科学一词,在中国最初的含义是“科举之学”,与西方的“science”更为贴切的翻译应该是——格致,科学正式成为“science”是直接借鉴了日本。连科学一词都没有,那么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科学?

爱因斯坦信件里回答过这个问题,“西方科学的发展是由两个伟大的基础构成的,它们分别是:古希腊先哲们发明的形式逻辑,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先哲们发现、可以通过系统的试验方法找出可能的因果联系。在我看来,中国的先哲们没有走上这两条路,并没有什么好惊奇的。”

爱因斯坦对中国的认知是有偏见的,但是他所提出的形式逻辑与实证主义确实是现代科学的基石,我们就以爱因斯坦所讲的这两个脉路去捋一捋现代科学两大基石的发展史。

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一些闲人逸士在酒足饭饱之余开始思考起一些玄之又玄的事——宇宙的本源,万物的构成,其中被后来称为自然哲学流派的泰勒斯,“万物的本源是水”,拉开了关于真理讨论的序幕,接着来自遥远巴比伦占星的四元素组成世界的假说也曾一度风靡,直至公元五世纪,跨度一千年的讨论才有了今天的基础模样——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在这段漫长的时期,神秘主义同时也是当时哲学先锋们的另一种默认思想。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也开始悄然发展,从泰勒斯到毕德哥拉斯,从欧几里得到阿基米德,用数学探寻世界的真相的方法逐渐被接受。直至希腊中期,作为希腊国家博物馆的缪斯学院的建立,标志着早期的古希腊科学发展到极致,爱因斯坦所讲的形成科学的抽象的“形式逻辑”的技能树算是点满。同一时期的中国,正是东周后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猛发展,学府下放民间,诸侯群雄割据,学术思想自由,迎来了中国最早的一次思想大繁荣,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等相继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这一时期的《管子》书中,有记载“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与泰勒斯的观点不谋而合。同样的,墨家的残卷《墨子》中也同样地提出了点、线、面、十进制、无穷等数学概念,之前我讲过爱因斯坦对中国历史的认知是有偏颇的,显然《墨子》中有完备的形式逻辑基础,更甚至,科学产生的另一基石,实证主义思想同样在《墨子》中有所提现,例如书中所言“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羣言之比。”但是到了公元前二世纪的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有着自然科学基因的墨家逐渐在中国退出历史舞台。几乎同一时期, 古罗马军队征服了希腊,欧洲的科学发展逐渐地进入到了中世纪黑暗的低谷,整个西方社会是由宗教神学统治的,在十一世纪之前称为蒙昧时期。此时世界文化,伊斯兰文明大放异彩,吸取埃及、印度、希腊、波斯甚至中国的知识后进入黄金时期,发展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代数、平面三角学,在天文学、医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农业等获得了惊人的进步。我们把目光移向中国,由于我们特殊的地理环境——北面是寒冷的西伯利亚,东与南方是大海,西部是沙漠、戈壁、高原、喜马拉雅山,这独特安定的地理环境让中国形成相对封闭的文化,也使得中国文明得以延续千年,虽然有着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但是我们的科学在大一统的zhengzhi环境下走向了实用主义的应用化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建筑等领域实现了精致化的发展,而天文学则与西方一样,一直就是占星术的附属,直到十六世纪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发表才标着着现代天文学的诞生。十二世纪西方大学的兴起也为文化的积淀和研究带来了始发条件,历经两个世纪的厚积迎来了十四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大航海时代来临,随着经济基础的进一步升级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们思想开始解放,思潮上开始反对起教会,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相继出现,后人也有评判文艺复兴运动直接宣告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伽利略在研究过程中,将实验引入了科学研究并大力推广,被誉为近代科学实验奠基人,此时,爱因斯坦所讲的科学的第二大基石的技能树,终于点满,整个西方社会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革命相继发生,人类文明进入全新的一页。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科学,我看到过太多人秉持着“这不符合科学”去否认一些事情,纵观科学基础的发展史,我们知道科学并不等于真理,科学是我们用来研究世界的一种方式方法或者思维模型,在这种思维模型下,我们发现了最符合当下世界的有关定义、原理,并且运用这些原理进行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创造,它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认可的思维模型,和它自身的可证伪性息息相关,科学的发展来自于不断地否定自己,如果一个人拥有科学精神,那么首先,他就不能将“科学”,作为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而研判一个事物是否科学,最基础的要参考上文我们讨论的形式逻辑与实证,即,这个事物要有严密的逻辑自洽理论,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反复验证。

破解占卜

六爻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占卜形式,通过报数、时间、外应,获得六十四卦中的两卦:本卦与变卦,再通过一定的方式,在卦的六个爻位纳上干支,标记好六亲、六兽,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占卜。在传统科学认知中,最大的疑点有两个:

·随机起卦的随机性与客观事实的联系

·六爻算法的准确性

起卦与基础

使用手机软件,默想第二日某地天气如何,使用自动起卦:

五行与地支:

水:亥子 木:寅卯 金:申酉 火:巳午 土:辰戌丑未

五行生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反之即耗

天气解卦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反之即泄

五行受生,相同,为能量旺

五行受耗,受泄,为能量弱

父母爻代表雨

官鬼爻代表阴天雷霆电雾

子孙爻代表晴天万里无云

妻财爻代表晴天有点云

兄弟爻代表风

看卦中爻位,在月支、日支下的旺相程度,最旺者为当天最多的气象。

如本卦:子孙爻为亥水,伏藏于世爻午火之下,月令为子孙,当天由阴转晴

设计实验:

为了保证科学的严谨,我们必须刨除掉人为的主观因素来设计科学实验,我能想到的最科学的方法便是用古人的六爻算法进行测天气求测:是在一段时间内,定时使用六爻的方法进行某一固定地点的第二天的天气预测。将预测结论提前写好,等待第二天将天气变化做再次的记录,对比预测进行准确率的统计,进行为时一百天以上的统计,记录下预测的准确性。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时间卦象预测预报验证

准确率与反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家可以手动开始验证,使用上述方法,当占测结果的准确性超过百分之五十可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当占测准确率超过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七十,这种准确率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很多科学的应用性学科的预测模型,那么就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相关原理的建设性的探讨,当预测结果是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百,我们是不是可以讲,六爻占卜符合科学?

破解面相术

在很早之前的写过的文章中我简单讲过通过大数据·优秀深度学习算法·超级计算机可以完成诸多命理学的反证,点击跳转:大数据·机器学习·量子计算机·命理模型,时间过去这么久,伯阳发现,现在其实不用等量子计算机,只需要有能力协调,相关部门可以配合,按照目前的科技就可以完成,在那篇文章中讲过2016年上海大学的学生(利用图像识别犯罪),使用1800多张照片为数据集,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进行训练,最后验证准确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另有斯坦福大学的学生通过社交网站的人物数据库图像进行x取向预测训练(利用人脸识别X取向),达到了百分之八十的准确率。

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犯罪人员的面部训练,利用算法生成的犯罪与非犯罪的“平均面相”。a、c,犯罪,b、d非犯罪。在中国传统的面相术中:面带横肉、三角眼睛、眉毛刚直、额头尖、面露凶光、颧骨过高等容易犯罪,与平均面相有所吻合。

极简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入门:

目前深度学习领域已经高度模块化、成熟化,源自互联网的分享精神,各种训练集、卷积分配等都已经开源,很容易获取,有很多成熟的易于上手的框架都是免费,如Pytorch与TensorFlow,由于卷积神经网络等技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横跨太多学科涉及太多知识,伯阳本人也在学习中,所以以下就用最简单的话讲清CNN如何破解相面术的框架方法,也欢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朋友指导。对深度学习感兴趣的可以去各大平台搜索,有成套完备的教学视频。

设计训练模型:财富与面相关系

首先是数据集的获取,为了研究财富与面相的关系,我们可以在公开平台获取财富排行榜上的人物数据,然后在标准库中收集人物的面部信息,标准库可以是身份ID上的面部信息。

将获取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清理,统一图片尺寸与分辨率,排除眼镜、头发遮挡等干扰因素,统一年龄段、国籍等,必要条件进行灰度图像处理。使用成熟框架,Pytorch或者TensorFlow,训练数据集,分类:富豪图片、普通人图片。使用已知不在数据集中富豪照片进行验证,查看准确率,生成平均富豪的面相,对比中国传统面相术中关于富豪的描述是否吻合,如果吻合,是否可以反证中国面相术是科学的?

拓展:

利用上述方法,只要有足够干净准确的数据集,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更多的领域:寿命与面相关系、情感经历与面相……

相关论文:

《Responses to Critiques on Machine Learning of Criminality Perceptions》

《DEEP NEURAL NETWORKS CAN DETECT SEXUAL ORIENTATION FROM FACES》

破解算命

人类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使得每个人的一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会消失,只会静静的躺在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中,或者国家信息平台中,这些数据是海量的,目前部分被训练识别用于商业推广,但如果我们以传统命理形式进行标记,是否可以完成诸如八字、紫薇、占星等命理模型的破解?

不论是八字、紫薇、占星术等算命术,都是以人生出生点为节点,进行标记推演人生的福祸旦夕,中国传统的八字是流年、大运与命局的相互作用,占星则是星象的变化,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其推论都是根据严密的算法推导,此时我们可以将一个人一生的数据进行整理,将这个人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毕业、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遭遇意外、什么时候升官、什么时候发财、什么时候购房……等重大事件进行标记,并且比对命理学中的节点,进行大规模深度学习,以下是我的设计与构想:

数据集收集系统:

可以有效地收集此人的各种信息,可以通过公开接口调用,也可以手动输入标记,并且生成可用于训练的统一格式。在这个信息结构中,可以以财、官、情、病等进行分类,以时间轴进行标记,制定统一的可方便调用读取的规范。

命理模型推演系统:

将传统命理推演算法导入,在输入初始值之后,便可以进行推演,以时间为标记的推演结果,此结果格式要与数据集收集系统格式一致可相互使用。

命理模型优化算法:

可以进行数据收集系统与命理模型系统推演进行比对,自我完善的算法,在算法的核心,做动态调整——例如八字测发财年,财为用神旺相,之年,将每年转化成五行代表符号,转化成数学简单的加减操作,如果推演结果与实际不符,则调用其他算法验证,例如,看比劫是否分数也很高,不断地调整权重,获得正确判断财运的权重序列。

**
难点:**

在目前此项内容也是可以进行的,难点同样是需要很高的层级调用各个部门各种数据,同时也牵扯到隐私与人伦尖锐的话题。

结语

伯阳始终觉得那些“迷信”在当今应该不再是“迷信”,海量的数据与科学的算法已经有足够的条件去破解这些“迷信”。中国传统命理学应该以更健康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它所阐释的确定性不应该为宿命论增添悲观论据,而应该为探明人生社会规律提供有力的支撑,让我们了解规律、运用规律,更好的服务生活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