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中华文化之根,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被易学围绕,脱不开,摆不掉,那么就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由易理延伸出来的术数在古代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地位,它又是如何形成的。

术数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与发展简述

由于考古工作进程缓慢,关于夏朝的很多记载并不完备,但根据现有史料,我们大抵可以知道,在夏朝时候便有了相关的占卜方法,主要是以观星为主,除此之外,便是龟策之法,除此之外还有二十八星宿的发现。

商朝,史料详实了起来。要知道在秦汉以前, 决定军国大事的不是军事参谋,而是——龟卜,龟卜是国家在决定大事时使用的一种占策工具,它分为选龟(《周礼·春官·太卜》,“凡取龟用秋时,各以其物,入于龟室”)——衅龟(《龟策列传》,“择日斋戒,甲、乙最良。乃刑白雉,及与骊羊,以血灌龟,於坛中央。以刀剥之,身全不伤。”)——攻龟(《龟人》,“攻龟用春时,各以其物入龟室”)——作龟(指的是给龟壳钻孔)——命龟(把要问之事告知龟)——灼龟(用烧红的硬木条灼烤甲骨反面,使得正面出现兆纹)——刻辞(在甲骨上刻上卜辞)。

除此之外,萨满教开始盛行,现今东北出马仙便是萨满教的一种遗存,萨满教主张万物有灵。作为农业大国,历法的精确尤为重要,商朝首次有日食、月食的记载,且有了闰月的概念。

从周朝开始,各种史料更加完备,并且出现了由周文王升级了伏羲的先天八卦后,搞出来的后天八卦,并且进行组合形成了六十四卦,便是现在《周易》的雏形,那个时候逐渐的蓍占代替了繁琐的龟卜,用五十根蓍草进行演算得出卦象进行推演吉凶。由于史料完备,中国古代的三公九卿制度逐渐完备,占卜活动被归为九卿之首,太常之部门,其职位被称为大卜,从周之后,一直到清朝覆灭,这个职位就几乎没有变化过。

两汉魏晋

根据现有的史料,这一时期,占卜活动由皇室下探到有识之士的士大夫阶层,因为《周易》的进一步完备,使得各种术数有了其术数可考究的源头,阴阳、五行之理论蓬勃发展,有了繁多的著作,虽然短暂的秦朝焚书坑儒毁掉了无数经典,但京房六十四卦体系从此完备、奇门遁甲、大六壬、太乙已经跃然于世。而在皇室,大卜更名为太卜。

唐宋明清

大唐盛世,兼容并蓄,国外的许多占卜之术也随着使节或佛教的传播进入中国,印度古典占星传入中国,与其碰撞产生了许多新的占卜之术,例如七曜术(日、月、金、木、水、火、土)。最为方便的八字、也由李虚中完备而来,在这里我们的很多认知是李虚中搞出了三柱,后来经过宋朝的徐子平发展为四柱,加上了时柱,其实根据研究发现并不是这样,根据李虚中的碑文发现他在世时候就已经创造了四柱,反而徐子平这个人是子虚乌有的。除此之外,即便是你不懂命理学,但一定听说过《推背图》,据传是唐太宗命李淳风、袁天罡推演大唐国运,结果李淳风推演上瘾,一发不可收拾推演到千年以后,被袁天罡推背训止,“天机不可再泄!回去休息吧!”,故闻名《推背图》。

宋朝时候,资本主义萌芽初露,命学在民间以商业运作的形式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民间再正常不过的商业活动,各种占测之法五花八门,手相、面相、风水、测字,在这一商业活动繁荣之下,作为术数的三大基础来源之一的河图洛书之理,被陈抟革新于世,河洛之理从此繁荣天下,实际上在秦汉就有河图洛书记载,但匮于史料不详,或纬书盛行不见气候。再一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便是朱熹修订《周易》,我们现如今在书店里买到的,几乎都是朱熹版。再一历史事件便是邵雍突破性的提出了“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一历史性理论突破,其《皇极经世书》更是通天彻地,丈量起宇宙岁运。相学,起源先秦,形成于秦汉,在唐宋明清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现存于世的相学著作几乎都是这时成型。

以科学引以为豪的现代人,翻阅古代历史文献时候无不感慨,世界的历史不就是一部,“迷信”史?西方的各种神、各种预言统治了他们上千年,天文学是占星学的一个附属,化学不过是炼金术的意外,而我们的艺术、医术、武术,更甚至文字更是从“迷信”中来,到“迷信”中去!而通过上文我们攫取的一些历史片段发现,直到清朝覆灭,术数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也是居高不下。面对独特的文化之根,我们不能一味否定,亦不能任其肆妄,回顾中国历史,重新认识术数,重新认识自己,也许是现代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