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确定了日子的干支之后,下面就可以进行时辰的计算
  • 首先时辰的地支都是是固定的,对应现代的时钟便是:
    • 子时:00-02点;丑时:02-04点;寅时:04-06点;卯时:06-08点;辰时:08-10点;巳时:10-12点;午时:12-14点;未时:14-16点;申时:16-18点;酉时:18-20点;戌时:20-22点;亥时:22-24点。
    • 五鼠遁,日上起时歌:
      •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
      • 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 解释:甲己还加甲,若日干是甲或己,那么时的天干即是以甲为子时、乙为丑时,顺次往后排。
      • 举例,甲午日的子时,依据甲己还加甲,那么这一天的子时则为甲子时。
  • 关于时辰的几个常识故事:
    • 三更半夜:
      • 三更指的是23点到1点,从戌时19点到21点为一更,亥时21点到23点为二更,子时23点到1点为三更,丑时1点到3点为四更,寅时3点到5点为五更,打更,即是每一更有换班巡逻。
      • 汉代之前,使用“百刻制”,每天划分一百刻,大概每一刻是14分24秒,使用的计时工具为漏刻,一个陶制的水壶,里面蓄满水,不断往下滴,下面盛水的壶上有浮起的箭杆,上面标注有时间,人们通过观察箭杆上面的标记来确定时间。
      • 汉代之后,使用圭表,立起来的为圭,在地上标注刻度的为表,此时为太阳方位计时
      • 隋唐之后,太阳方位计时的圭表演化为十二时辰,直到清代西方机械表传入之前,十二时辰和百刻制一直是中国古代的计时方式。
    • 午时问斩:午时,为中午11点,最大恶疾的人到午时三刻问斩,午时三刻为一天中阳气最盛时候,此时行刑,犯人魂魄不留,电视剧中常有的桥段,但是翻开历史书,很少有这样的记载。